白酒“大變局”時代如何突圍?吳向東:行業整體向上,我們要有一點耐心
分類: 最新資訊
網名詞典
編輯 : 網名大全
發布 : 11-19
閱讀 :110
中新經緯11月19日電 11月18日,AIIC 2023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以下簡稱AIIC 2023)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AIIC 2023以“大變局:突圍與新生”為主題,尋求創新發展策略和問題解決之道,諾獎得主、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產區及協會領導、商業領袖等共200多位嘉賓帶來重磅分享,共謀酒業未來發展大計。 珍酒李渡集團董事長、華致酒行董事長吳向東作為商業領袖代表出席全體大會并發表演講《白酒行業挑戰與機遇》,著眼于行業三十多年的基本規律與發展趨勢,講述白酒企業如何穿越艱難長周期,以及如何在新機遇窗口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白酒業激蕩三十年:階段性調整,持續性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名優白酒銷售價格放開后,白酒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行業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提速。90年代中后期,一些企業家已洞察到中國白酒的潛在機遇和巨大商機,吳向東正是其中代表。這些企業家的入局伴隨中國白酒業拉開了風云激蕩的三十年。 白酒行業經歷過許多階段性調整,比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金融風暴,2012年塑化劑風波,2020年之后的三年疫情,但整體一直是向上發展的。 吳向東以一個長周期、寬視野的視角回顧了近三十年白酒行業的興衰沉浮,他認為,“調整一段時間,發展一段時間,整體向上發展,是白酒業過去三十多年的基本規律。” 在強周期是強者愈強、弱者沾光,在弱周期則是創新者勝、不變則亡。從1996年開始學著賣白酒,到1998年創立金六福,再到2005年創辦酒類連鎖華致酒行,以及陸續收購珍酒、李渡、湘窖等一些有歷史底蘊的地方酒廠,不難發現,過去近三十年的時間里,吳向東不斷打破酒業創業邊界,在傳承堅守與創新突破中成功挑戰整個白酒業態。 在談到白酒業的戰略意義時,吳向東表示白酒業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事實上,由于目前的糧食價格偏低,“糧賤傷農”,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一些農民甚至把土地撂荒。而白酒是糧食的“蓄水池”,余糧用來釀酒,起到調節糧價的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維護農民利益,保證種糧積極性。 吳向東講述:“現在貴州的高粱四塊多一斤,農民把邊角余料的地都用上了,如果不是幾家大酒廠收那么多高粱,那些地都荒廢了,會非常可惜。” 新機遇窗口期:“三管齊下”發力,“兩高兩中”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白酒行業的競爭伴隨企業的成熟逐漸呈現精細化趨勢。20世紀90年代,產品價格和產能供應在競爭中占據很大比重。隨著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營銷策略能夠復制,產能保障能夠滿足,更加細節的維度,例如產品品質升級、品牌文化故事、產品結構劃分、消費者深度培育等更加精細化維度的比拼所占權重逐步上升。 白酒企業都是熬出來的,如今的頭部企業大都經歷過困難時期。吳向東表示,“新的機遇窗口期來臨,白酒行業的這次調整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機會,高品質、價格適中的品牌白酒將迎來大的發展機會,我們要有一點耐心。” 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之一。《2021新中產白皮書》顯示,中國新中產家庭平均年齡為33.7歲,72%以上有大學學歷。數據表明,中國人有很強的創富能力,同時有持續增長的消費力,已經從追求功能主義的消費,轉變為追求品質和品牌的消費。 在吳向東看來,未來,白酒企業符合三個要素會發展得很好:一是品質要好,二是產量要大,三是要有品牌。珍酒李渡就是遵循這個規律在發展。 珍酒李渡由珍酒、李渡、湘窖及開口笑四大白酒品牌組成,產品覆蓋醬香、兼香、濃香等主流香型,以“三個企業、四大品牌”為核心,構筑了三級增長引擎。 旗艦品牌珍酒擁有獨特的品牌故事,可用“1234歌”總結,即中國白酒一號工程、中國醬香白酒第二股、貴州三大醬香品牌、中國四大國宴白酒;知名品牌“國寶”李渡擁有全國發現時代最早、遺跡最全、遺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的古代燒酒作坊遺址,被評為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作為地區領先品牌的湘窖及開口笑,是湖南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具有濃香、兼香和醬香三種白酒香型生產能力的“一樹三花型”企業。 一直以來,珍酒李渡持續踐行高品質戰略,積極提速產能建設。以珍酒為例,2023年下沙季,珍酒釀酒投產4萬噸,優質基酒儲備已達6.5萬噸,穩居貴州醬酒企業產能規模前三。更深層次地看,產能、儲能優勢的積累,核心是服務于高品質戰略,只有掌握生產和調整的主動權,才有底氣不懼競爭、不懼周期,才能保證酒體品質的穩定。 “我認為老百姓還遠遠沒有喝到又有品牌、又有質量的好酒,酒企應當‘樹品牌、強品質、擴產能’三管齊下持續發力。”吳向東表示,未來珍酒李渡將繼續貫徹“兩高兩中”戰略,即保證產品高質量、優質基酒高庫存,同時立足中高價位,保持中高增速,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