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夏何處,書以記之:《尋夏記》讀前讀后感
分類: 最新資訊
網名詞典
編輯 : 網名大全
發布 : 04-30
閱讀 :52
尋祖歸宗,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把一家一姓的傳承源流記錄下來,是為家譜;想要找到“中國”的傳承記錄,就只有依靠歷史典籍了。在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中,記載了第一個家天下、也就是政治首領依靠血緣傳承的王朝——夏。在《史記》對夏王朝的記錄中,有一個關于龍的記載。說是夏朝有一個君主孔甲,他在位的時候,出現了一雄一雌兩條龍??准撞粫B龍,但是先圣堯的后裔劉累學過養龍的技能,就去為孔甲養龍。后來,那條雌龍去世了,被劉累做成肉羹獻給孔甲吃。孔甲吃后大喜,繼續索要新的肉醬,劉累因為雌龍去世做不出來,心中畏懼,就逃走了。這個故事毫無疑問帶有神話的色彩,加上另一本記錄有夏代歷史的古書《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和《史記》也有差異,不禁得讓人產生疑惑,藏在古書背后的“夏”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好在自1921年起,對于上古社會的探索又開設了一個新的賽道——考古學,自王國維、陳寅恪提倡以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與歷史學的研究成果相印證之后,人們就希望能像對商代的研究一樣,甲骨文、青銅器上金文記錄的歷代商王世系能和《史記·殷本紀》記錄的歷代商王世系對照起來,實現兩者的耦合,打消心中的疑惑。很遺憾,夏代考古沒有商代考古那么理想的進展,到現在沒有發現夏代存在文字,也就無從套用對商代的研究方法。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學者們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在互聯網滲入到生活各個角落的今天,“信息大爆炸”這個名詞已經被提出不止一旬,然而信息似乎通過互聯網能夠輕松獲取,但是所獲取的信息是否正確卻成了每個人難以驗證的問題?;ヂ摼W經濟背后的模型和邏輯也是如此簡單——“流量=錢”,因此對于中國人最感興趣的問題,也就是追根尋祖的“中華文明探源”問題,不知有多少營銷號敲出了多少毫無意義的信息,可謂“狗血同眼球齊飛,混沌共迷離無色”,反而讓有興趣的大家看不到真相、摸不到頭腦。在這種強烈依賴于真實的信息上,紙質書的優勢就發揮了出來,于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本由學者主創的《尋夏記》,把關于“夏”的問題,如抽絲剝繭、解剖麻雀般展現在大家眼前,而且不用擔心其中的對錯是非。其實,站在更高的層面,“夏朝”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分別指向“中華文明的起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國家”“《史記》里提到的夏朝”……等等等等,按照時髦的話說,他們也是是一個問題,也許各是各的問題。好在,凡是大家能夠想到的,書中都做了一定的梳理和回答。不過,也許社會大眾需要的是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到底什么是夏朝”??上Э茖W研究卻并非像打牌一樣,可以簡單地分出輸贏??茖W問題好比一頭洋蔥,需要一層一層地撥開外皮,才能見到其中的內芯,而科學家比廚師難在,廚師大致能判斷出洋蔥還剩多少層,而科學家卻并不能。歷史有其時代性,歷史問題亦然,研究問題的來龍去脈,最后也便成了思想史和社會史。姑且讓我們用這本《尋夏記》,來紀念一百多年來的考古學、紀念那個至今迷霧繚繞的夏朝,也用來紀念為此拋頭顱灑熱血投入青春和汗水來研究問題的考古學家們。希望他們也能像頂流明星一樣,為更多的社會大眾所知曉,他們和他們研究的問題,并不占用公共資源。作者|螺旋真理編輯|楊逸塵審核|王 超本公號刊載的作品(含標題及編輯所加的版式設計、文字圖形等),未經中國文物報社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改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權轉載的請注明來源及作者。